习近平论教育工作(2012年以前)

时间:2019-09-10浏览:80设置

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落实民办教师待遇,尊重和大力支持他们的光荣劳动。

——习近平19821227日在正定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我们自己要学习,更要重视教育事业。我县教育仍然是个薄弱环节,要从战略高度重视这个发展重点,加强初中级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19843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除了县统一考虑之外,各乡各村各系统都要考虑自己的培训人才计划。

——习近平19843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如果现在还不重视中小学教育,培养不出文化科技后备军,20世纪90年代、21世纪的骨干力量就将无以为继,对各业工作都将带来深远影响。

——习近平198432日在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的讲话,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从调查研究入手,以改革精神为指导,认真抓了教师队伍整顿、教学条件改善、教育体制改革、教材教法研究工作,致力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多出、快出、出好人才。

——习近平19845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教育事业开口子,在规划、决策、安排上为教育事业让位子,在会议、行文、工作上为教育事业吹喇叭。

——习近平19845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在办好普通中学的同时,还抽出力量转办、筹备了新安农中、北楼农技校,研究了发展商业、司机等职业学校的规划。

——习近平1984516日在石家庄地委召开的县委书记会议上的发言,选自《知之深 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2月版

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我们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来办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误了几年,就是误了一代。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科技教育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只是提醒我们注意:第一,要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科技教育,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二,在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要讲求办科技教育的效益;第三,要努力把科技教育的热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能,既强调科技教育的普及,又讲究科技教育的“实效”。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就教育而言,要实行“普及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方针;要特别重视职业教育和农村的扫盲工作;全社会都要为教育办几件实事,多渠道、多形式办学。

——习近平:《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1989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什么是新的教育观呢?它不再是过去那种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问题同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看这个地方的教育是不是适应并且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越穷的地方越难办教育,但越穷的地方越需要办教育, 越不办教育就越穷。这种马太效应,实际上也是一个“穷” 和“愚”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思考教育问题。经济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发达——科技进步——经济振兴是一个相辅相成、循序递进的统一过程,其基础在于教育。古人提出“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上看问题,真正把教育摆在先行官的位置,努力实现教育、科技、经济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我们办教育,要舍得花时间,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问题是绝对不允许“等一等”的。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考虑到办教育受财力制约这个重要因素,我们除了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国策,创造条件,增加投入,保证教育事业必要的、合理的速度和规模以外,还必须做到两个相结合:一是把数量发展和教育结构的调整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具体的目标, 就是要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基础教育是一般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尽管我们过去讲基础教育比较多,但基础教育的规模还不够,质量更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新一代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列宁在《关于提高人民劳动生产率》中说:“提高劳动者生产素质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职业技术知识的本领”。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职业技术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同闽东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同农民脱贫致富的需要紧密结合。特别是开展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实践,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一定要教给学生实际本领,使他们回家后有可能成为生产能手。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成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岗位培训上,要广泛地开展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成人教育不是单纯的文化、技术教育,而是全面开展政治、文化、技术、管理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为了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必须走一条国家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路子。调动各级各方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经费,增加投入。对教育经费在各县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以及社会如何负担, 都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特别应当强调的是,我们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教育经费使用的效益,一分钱的投入就要有五倍、十倍、百倍的产出。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闽东地区主要是农村,需要有一个“泥土味十足”的教育特色。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更多的能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为此,必须把发展基础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结合起来。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大量文盲的存在,不但使农民缺文化、少技术,不善经营,致富门路窄,还导致愚昧落后的习俗滋生蔓延。所以闽东的教育必须注意重视扫盲。尽管这个起点很低,却很实在,决不能认为“扫盲不扫盲一个样”“剩一些文盲也无关紧要”。今年是国际扫盲年,我们应拿出实际办法来。扫除文盲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一年扫一点,几年扫一片。

我们的扫盲方针是:把扫盲教育同学习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密切结合起来——这是立竿见影的方针——只有在文盲感到学文化是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大事时,才能有学习的自觉性。

——习近平:《我们应怎样办好教育》(19902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这里必须强调一点,科技兴农必须以教育兴农为基础,提高闽东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外,当前应以在乡知识青年为主要对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使他们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带头人。

——习近平:《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19904月),选自《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7月版

又到了高考录取揭榜的时候。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7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7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导致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学校对学生重文化知识教育,轻法纪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不够,致使有的学生心理变得浮躁、脆弱;有的是因为一些家长对子女疏于教育管理或要求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给子女施加过大的压力。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7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一定要从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入手,千方百计把孩子从分数中解放出来。要让他们明白,人生道路千万条,各行各业都能成才。只要矢志追求、努力拼搏,照样可以实现人生抱负和目标。

——习近平:《路就在脚下》(2003711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扩张,更要突出教育“质”的提高,走教育内涵发展之路。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教育体制改革是教育创新的关键,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源。要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统筹和协调。要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并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保持我省社会力量办学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继续深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扩大改革的领域,提高社会化程度。

——习近平2003912日在浙江教育系统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持续发展、能否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战略问题。

——习近平2004329日《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孩子要成才,必须先学做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

——习近平2004719日《成才必须先学做人》,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是无形的示范,应注意自身良好的品行修养,使孩子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成才。

——习近平2004719日《成才必须先学做人》,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学会鼓励孩子的方法。特别要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一视同仁地纳入各地学校教育,热情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把所有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

——习近平2004719日《成才必须先学做人》,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的。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精神面貌。未成年人的工作,是事关未来的事业,是决定中华民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工作。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实基础。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感、远大志向、文明习惯、良好素质等这些基本工作做起,真正把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2004723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传播先进文化、培养优秀人才、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必须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必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素质,突出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必须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关注各类各层次人员,完善助学、贷学制度,努力实现教育公平。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突出农村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办学水平。突出提高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快速提升。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着眼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休闲教育、老年教育和就业培训,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

——习近平2005728日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的报告,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一流大学的标准主要不在于大学的规模,而在于大学的质量。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检验一所大学是否堪称名牌大学、是否达到世界一流的最终标准。

——习近平2005923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一流大学的标志,不在于一流的大楼,而在于一流的大师。要坚持引进和培养两手抓,用超常规的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大师和重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建设一批特别能战斗的创新团队和优秀群体,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习近平2005923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即使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一流,必有其所长、有其所短,关键在于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或扬长补短,办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

——习近平2005923日在浙江省委常委会听取浙江大学工作汇报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事业的核心。

——习近平20051024日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文澜中学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把优质学校办好,使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均衡化不是平均化,并不是说你已经优质了,就不用关心了,反而是应该把优质教育发展得更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发挥作用的渠道很多,比如扩大办学规模,尝试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团化,让一般的学校共享优质资源,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和配置等等,这些要针对不同的学校,采取不同的措施。

——习近平20051024日在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文澜中学调研时的讲话,选自《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月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交融,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树立科学精神,“活化”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

——习近平:《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200512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自主创新的基础就在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不仅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使学生的人格、个性也得到和谐发展;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不仅要“授之以鱼”、教授学生“学会”,而且要“授之以渔”、教授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懂得立身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学生心智健全、人格完善、体格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

——习近平:《实施素质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2005127日),选自《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月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