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构筑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

时间:2022-05-06浏览:10设置

4月30日,河南日报理论版刊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马寒的理论文章《构筑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原文如下:

青年是未来,是希望。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他勉励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 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迫切需要青年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爱党爱国是青年价值观主线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面对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国青年有困惑、有迷惘,但有一条主线始终未变,就是对党和国家的赤诚热爱、对崇高价值理念的不懈追求。”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应包含以下核心意蕴: 

一是浓厚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形成具有不同历史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家国情怀。新时代的家国情怀就是认清家与国、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自觉反对文化虚 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二是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就是以更加自信的态度、更加主动的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主动担负诚信友善的社会责任、忠于职守的职业责任、孝老爱亲的家庭责任,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三是自觉的拼搏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扬拼搏奋斗精神,通过诚实劳动、合法收入创造美好生活。新时代青年的拼搏奋斗精神实质上是劳动价值观问题,其核心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自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四是理性的生活追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新时代青年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但前提必须是理性追求、适度获取。理性的生活追求的核心在于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过度消费主义等错误观念和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生活观。

积极培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价值观培育工作。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了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点要求。在纪念五四运动 100 周年大会上,他又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和《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等战略部署,培育新时代青年价值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弭各种错误思潮影响。引导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警惕和抵制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想的侵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青年先进典型和身边故事引导青年,使他们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自觉。推进“净网行动”,实行更为严格规范的网络内容审查制度,着力消除不良网络文化的淘染。

二是营造关爱青年发展的社会氛围。青年价值观植根于社会现实。对于升学难、就业难、婚恋难、养孩难等现实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协同解决,让青年有底气、有能力提升价值追求,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加强劳动教育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弘扬。通过优秀影视剧、文学作品、实践研习等在青年中弘扬传统劳动美德,紧密结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工艺、新技术,开展针对性强的劳动技能教育,提高青年的专业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家庭伦理教育。利用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家庭集会等时机,鼓励青年参与家庭议事、家族活动,使青年在孝老爱亲、邻里守望中自觉塑造伦理规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