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稳固提高教学质量――郑州轻工业学院加强本科教学成效显著》为题报道了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成就。原文如下: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 稳固提高教学质量
――郑州轻工业学院加强本科教学成效显著
郑州轻工业学院正确处理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在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在教职工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近400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300人;有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4人,一批省级创新人才和省、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校还聘请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在内的近百名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授,定期来学校讲学、开展学术交流。
在专业建设上,坚持“扶持特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新增专业”的发展思路,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形成了资源配置合理、学科优势集中、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目前拥有14个院(系、部),41个本科专业(方向),14个硕士学位点。其中,食品科学(烟草工程)、化工工艺(电化学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空调)、工业艺术设计等特色专业经过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优势专业。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学校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的培养方案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力度,调整、完善、丰富和发展课程内涵,集中建设好一批能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精品课程。以“面向21世纪的轻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为龙头的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近几年已开展完成了6批共计350余项校内教改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30多项。仅2004年,就有18项教学改革项目通过省级优秀教学成果鉴定。机械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微生物学、程序设计技术等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基础》等8门网络课程获得了省级立项,《高等数学》等一批课程列入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范围。
作为河南省数字化建设示范单位,学校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应用搭建了网络教学、网上选课、成绩查询、课件点播、网上答疑、网络多媒体制作的广阔平台,实现了教学观念、环境、手段、方法的更新。通过网上选课、网上学习、成绩管理等模块,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学习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了“以校内实验、实习、设计为基础,以教师科研内容为充实,以校企共建为依托,以校外实习为拓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课实验开出率100%,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开出率均达到95%以上。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鼓励和组织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并且每年拨专款作为大学生科技活动专项经费。开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科研和创新活动场所,鼓励教师提供科研和创新项目,尤其鼓励学生自带项目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依托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河南省制造业信息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生物工程中心相继落户学校,形成了融合社会资源,进行科技攻关的新机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面向市场进行科技创新的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教风和学风建设。坚持把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从严执教、为人师表的培养与形成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坚持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充实管理队伍,畅通学风反馈渠道,形成了校、系、班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风建设机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活动,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争先创优的学习氛围。全面实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环境和机制。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发挥导师在思想教育、业务学习、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指导作用。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质量控制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该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组织保障及调控系统、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系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调控系统。制定了《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健全了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实施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组织开展全员评教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长期坚持中层干部听课制度,强化管理育人与服务教学意识。质量控制体系的运行,使教师执行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际教学效果等情况通过量化的形式显示出来,加强了学校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指导。学校还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以及岗位津贴等挂钩,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充分调动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学校迎来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该校每年招生生源数量充足,第一志愿报考率逐年攀升。在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的情况下,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位居河南省高校的前列。(陈强)